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吸引力和亲和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鼓励美术类学生发挥专业特长,特设计“一画一课”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搜集中国近现代以来各种形式的美术作品,描述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表现内容和艺术成就。本公众号将不定期推出优秀学生作业,以飨读者!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非凡历程中,一代又一代奋斗者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出无数感天动地的英雄模范。他们用智慧和汗水、甚至鲜血和生命,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一代又一代美术工作者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刻画、塑造英雄模范,讲述他们的事迹、弘扬他们的精神。从本期开始,“一画一课”推送“画说英雄模范”专辑,致敬英雄模范,汲取奋发的力量。
作品名称:《拂晓》
画种:油画
年代:1979年
尺寸:190cm×350cm
馆藏:中国美术馆藏
1.画家简介
肖峰(1932- )江苏邗江人。早年在新四军从事反法西斯文艺工作。曾任职上海画院、浙江美术学院。历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油画学会副会长、浙江文联副主席等职。主要作品有《辞江南》《战斗在罗霄山上》《拂晓》等。
宋韧(1932- )山东省荣成人,肖峰夫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主要作品有《白求恩》《小八路》《总理在一九七六》《陈毅在一九四九》等。
肖峰先生与夫人宋韧女士
2.作品赏析
油画《拂晓》是肖峰、宋韧夫妇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而创作的,作品再现了1949年5月解放上海时,经过一天巷战的士兵们带着满身疲倦露宿在南京路街头的情景。这幅作品是肖峰、宋韧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历时半年时间创作完成的。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是新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之一。
画面选取了拂晓时分陈毅司令和粟裕将军巡视正在上海街头休息的解放军官兵的一幕。身穿浅色军装的陈毅和粟裕从远处向画面中心走来,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画面的右半部被正在休憩的解放军战士占满,画家对靠在石柱下的三位战士进行了重点刻画。中间是一位持枪坐着休息的老战士,他左肩上倚靠着一名年轻的战士,趴在他腿上在酣睡的是一名年纪尚幼的小号手。这一呈三角形的组合形式,与身后庞大坚固的石柱相呼应,产生了一种坚不可摧的稳定感和团结凝聚的力量感。
三位战士的身旁或坐或卧的战士们头上的柳条伪装与渗出的血迹,连同地面上散落的弹壳,暗示着战斗的激烈严峻,地面上雨后湿漉漉的感觉,也从侧面体现出解放军官兵露宿街头的艰苦。但远处高耸挺立的建筑依然亮着点点灯光,百货公司的霓虹灯仍在闪烁,街面上的青砖光洁照人,这一切都预示着拂晓的平静与安详。画面中最鲜艳的色彩是背景中的红旗和群众送来的“人民子弟兵”锦旗,这是解放军克己为民精神和人民拥军热情的写照和力证。
整个画面采用了蓝灰色调,表现出凌晨天光熹微、天气清冷的环境氛围。画面中,动与静,冷与暖,刚与柔,连同即将到来的光明和黎明前的黑暗,共同构成了《拂晓》这幅画作的生动意象和深沉内涵。
《拂晓》局部
3.历史链接
三大战役胜利不久,“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响彻大江南北,解放上海迫在眉睫。面对国民党军海陆空立体防御体系,毛泽东提出“打上海,要文打,不要武打,不仅要消灭敌人,还要保全城市,争取人心。”陈毅则形象地将之比喻为瓷器店里打老鼠,既要捉住老鼠,又不能把珍贵的瓷器打碎。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国的经济中心。为了能够完整地使上海转变为人民的城市,中共中央军委明确上海战役的指导方针是既要歼灭防守上海的国民党军,又要保全上海市区免遭炮火破坏,为未来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服务。担任解放上海重任的第三野战军当时拟定了作战方案,主力进攻敌重点防御的吴淞一带,以避免老城区遭到破坏,因为解放上海不是个军事战役而是个政治战役。
1949年5月23日夜间,第三野战军发起全线总攻,分别从东、南、西三面攻打市区。为了把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降到最低,第三野战军指挥部下令,攻达市区只准使用轻武器作战,一律禁止使用火炮和炸药等重武器,以短兵相接的方式歼灭敌人。军长聂凤智最终决定将攻城主力拉出市区,从西郊涉水过河,背后攻击敌人。解放军战士一批一批倒下,又一批一批往前冲,苏州河水都被染成了红色。在我军顺利过河后,顺势攻占国民党淞沪指挥所,国民党准备抵御6个月的所谓“大上海保卫战”,十几天之内就被我军成功瓦解。上海之战堪称我军作战史上城市攻坚战的典范。
在枪声停息后的第一个清晨,上海市民推门出户看到的是,在自己家门口成排的解放军战士全副武装露宿街头,上海老百姓们感到稀奇,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军队。这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攻入城市,打了胜仗,却坚持“进城不扰民”。占领了一个城市,下雨天居然不入民宅,就这么睡在潮湿的马路上。美国合众社的报道也记录了当时的场景:“中共军队军纪优良,行止有节,礼貌周到……虽然有许多大厦是大开着,可以用来做军营,而中共军队仍睡在人行道上……”
早在渡江战役之前,第三野战军就颁布了《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毛主席用8个字称赞这个守则:“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守则中最重要的就是“不入民宅”。对于这一条,陈毅要求各级干部下保证书,无条件坚决执行。不仅不入民宅,解放军进城以后,为了不影响市场供应和金融秩序,一律不允许在市区内买东西,甚至部队吃的一些饭菜,也是在几十公里以外的郊区做好再送到市区里的。
1949年5月27日下午,上海市区枪声停止,宣告全部解放。人民解放军最终仅用了16天时间,以牺牲7613人、负伤2.4万人的代价,就从敌人手中夺回了这座全中国最大的城市,并完整地将它交到人民的手中。
上海市民在九江路附近欢迎解放军解放上海
人民解放军路过南京路
4.学思之窗
解放军10万大军露宿街头的照片,很快被世界各大媒体刊载。英军名帅蒙哥马利看了照片后,感慨地说:“我终于明白了这支军队,为什么能够打败经美国武装起来的百万大军,现在找到原因了。”解放军进入上海后,永葆革命本色,大力弘扬了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某部八连也因为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授予“南京路上好八连”的称号。“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诗句就出自毛泽东的《八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