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画一课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一画一课 >> 正文

一画一课 第三七八期(总第四〇六期)

2023-05-31 22:38 审核人:

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吸引力和亲和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鼓励美术类学生发挥专业特长,特设计“一画一课”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搜集中国近现代以来各种形式的美术作品,描述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表现内容和艺术成就。本公众号将不定期推出优秀学生作业,以飨读者!

作品名称:《血战台儿庄》

画种:油画

年代:2006年-2009年

尺寸:248cm×400cm

馆藏:中国美术馆藏

1.画家简介

徐青峰,1972年9月出生于山东青州,先后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第十届助教研修班。第三代中国写实油画领域代表性艺术家,当代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山东艺术学院院长。代表作品有《我静静的喘息》《空》《天空》《血战台儿庄》等,1994年《我静静的喘息》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奖,2003年《空》入选“携手新世纪—第三届中国油画展”并获得最高奖项中国油画艺术奖,2009年《血战台儿庄》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徐青峰先生

2.作品赏析

《血战台儿庄》将血雨腥风的氛围、气壮山河的气势、视死如归的气概形象的表现出来,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誓死血战的英雄气概和英勇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画家徐青峰在创作这幅历史画的过程中做了大量功课和准备,从翻阅历史文献、搜集素材、走访、调查、画素描稿、色彩稿直到最终完稿,他足足花了三年多的时间。

在画面构图上选择的是金字塔式构图,画中全是遍野横尸、血色护城河、高大的城头和残缺的城墙等物象,试图用这些物象让画面显得更加真实,同时也想通过这些来暗喻遭受侵略的中华民族百年的沧桑。在具体刻画人物上,画家并没有选择一般意义上的抗日名将,而是另辟新径,选择了那些在“台儿庄大战”争夺战中一次次组织的“奋勇队”,选择了那些保国卫家、肩负使命、视死如归的普普通通中国军人,“奋勇队”队长的形象则被画家徐青峰锁定为画面灵魂。这样的选择使得画面中的重点移到了金字塔的底部,重现中国军队的死守后的“反攻”。在画面细节方面画家有许多暗示,比如大刀手的脸部肌肉被极度拉开,挥砍的动作幅度被推向极限,身体前冲而重心难以控制。但这种紧张度随之又迅速得到缓解,如大刀手下方跪地的日本兵;又如大刀手身边跪下搀扶战友的中国兵,这两人对视的眼神十分复杂,透露出许多东西,在生死界限如此模糊的战场,徐青峰的画笔触及了人性中最隐秘也最本能的一面。一种悲悯的情怀随着画面的展开,不断渗透到周围躺下的战死者身上。还比如画面中的伤口、血迹、绷带、撕破的混着泥与血的军装、丢弃的枪械及其他装备;军用水壶上的磨痕、稚气未脱的脸、历尽沧桑的脸,甚至绑腿、布鞋或皮靴,使人的想象于战事之外进入个人领域,进而涉及生与死的话题,让人不禁联想到当下,历史画作必然是有教育意义的。

《血战台儿庄》是在忠实于原貌的基础上进行的艺术创造,整体环境的描绘,画面各部分的关联,画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是在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展开的再创作,使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紧紧的衔接在一起。

《血战台儿庄》局部

《血战台儿庄》局部

《血战台儿庄》局部

3.历史链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蒋介石政府被迫抗战。为了陷日本侵略者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动员全民族抗战的全面抗战路线,但蒋介石政府惧怕人民民主力量的发展壮大动摇其统治,拒绝了这一唯一正确的抗战路线,实行单纯依靠政府抗战的错误的片面抗战路线。在这一错误的片面抗战路线指导下,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丧师失地,溃不成军,致使日本侵略者迅速占领中国大片领土,先陷平津,再败淞沪,又失南京,致使日本侵略者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韩复榘不战而逃几乎丢掉整个山东,日本侵略者为打通津浦铁路线,使南北日军会合,发动了徐州会战,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上演了台儿庄大捷。

台儿庄位于徐州东北50公里处的大运河北岸,津浦路台枣支线与台维公路在此交汇。当时台儿庄筑有城墙,南北长约1公里,东西长约2公里,全城东、西、南、北、东南、西北等方向各有一个城门,有居民2400多户,军事设施方面筑有9个大碉堡,70多个小碉堡。从地形上看,台儿庄地处平原开阔地带,且城垣低矮,易攻难守,利于日军机械化部队作战,但日军骄横轻狂,孤军深入,渐次用兵,造成了对中国军队有利的战场态势。

台儿庄方面的国民党守军是池峰城的第31师8000余人,隶属孙连仲第2集团军。进攻台儿庄的日本侵略军是濑谷第23旅团,隶属日军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1938年3月24日,濑谷旅团派出一个步兵大队千余人从峄县出发,在4辆坦克、4门重炮的掩护下向台儿庄发起进攻,由于兵力弱小,日军的进攻遭到中国守军的重创后,日军将兵力增加到2个步兵大队并补充了坦克、重炮;守军方面也加强了火力,野战重炮团、战车防炮营分别从徐州、郑州调至台儿庄,战斗进入胶着状态。再后来日军将兵力增加到4000多人,调来了1个机枪大队,2个装甲车中队,2个重炮大队,从3月28日起对台儿庄进行猛攻,车站、煤场等民用设施被炸成废墟,双方展开近战、肉搏战,日军一度从西北角突入城内,但遭到守军炮击。29日,台儿庄守军对突入城内之敌进行反击,外围的黄樵松第27师对台儿庄以北的日军实施攻击,陈金照第30师断敌后路,有力地配合了守军。30日,日军又增兵2个半步兵大队、1个炮兵大队,濑谷到前线督战,日军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攻占台儿庄东半部。中国援军赶到战至当晚,关麟征第52军从台儿庄以北猛攻日军侧背,周碞75军一部也赶来助阵投入战斗,战至31日下午,进攻台儿庄的濑谷旅团被合围。为解濑谷旅团之围,日军矶谷廉介第10师团的坂本旅团从临沂出发攻击52军侧翼,第85军投入战斗掩护52军侧翼。4月3日,中国军队发起总攻,战至4月7日歼灭日军1万余人,余部向北溃逃,台儿庄战役第一阶段胜利结束。

台儿庄大捷展现了中国军民团结抗战的巨大威力,极大震慑了日本侵略者,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极大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日图存的信心。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所指出的,“不说多了,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像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

4.学思之窗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有观点认为历史画不是艺术,是因为这些人不了解艺术、不了解历史。他们表现自我个性的东西比较多,注重个人的内心感受,而不注重历史和社会生活,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站在个人立场上的作品跟站在国家和民族立场上作品分量是不一样的。我们要认识到历史画是集合了这个民族最好的画家创作出来的,这些画所表现的是这个民族最伟大的人物、最伟大的战役或者最有意义的历史事件。因此文艺工作者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是不是也应该深思,自己的作品是否深入生活,是否反映时代,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血战台儿庄》第二稿绘制中

上一条:一画一课 第三七九期(总第四〇七期)
下一条:一画一课 第三七七期(总第四〇五期)

版权声明:西安美术学院基础部版权所有 | 联系电话:029-88256497 陕ICP备 05010976号-1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含光路南段100号西安美术学院 710065

您好,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