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吸引力和亲和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鼓励美术类学生发挥专业特长,特设计“一画一课”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搜集中国近现代以来各种形式的美术作品,描述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表现内容和艺术成就。本公众号将不定期推出优秀学生作业,以飨读者!
作品名称:《疾风》
画种:油画
年代:1979年
尺寸:68cm×133.5cm
馆藏:中国美术馆藏
1.画家简介
李秀实,1933年生于辽宁锦州,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著名油画家。曾任中华美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油画学会理事、黑龙江省油画研究会会长。1956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入董希文工作室。自1962年第三届全国美展起,李秀实先生的作品几乎参加了历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美展及法国的春季沙龙展、美国、欧洲、日本等重要中国艺术展。特别是1981年,李秀实先生连同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画院各一名画家共同组成「四人作品联展」,是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中国美术馆主办,代表了中国大陆当时最高规格的展览。代表作品有《疾风》《春到兴安岑》《万里长江横渡》曾多次获不同奖项,并为多方机构和个人收藏。出版有《李秀实油画选》等。
李秀实先生
2.作品赏析
《疾风》是李秀实在庆祝新中国成立30周年之际,以“疾风知劲草”为主题创作的在疾风之中一往无前的邓小平形象。画面中,邓小平身披黑色大衣,双手背后,昂首挺胸,大风冽冽,黑色大衣仿佛簌簌作响,身边的迎春花被压弯了枝头,邓小平迈着自信而坚定的步伐注视着前方道路。背景是大写意的块状群山与条带状疾驰的浮云,李秀实先生娴熟地运用色彩对比的手法和轮廓型的虚实对比,运用灰白黑色调,增添画面的厚重与沉稳,衬托出邓小平挺拔的伟人形象与不凡的沉稳气度。邓小平身前明黄色的迎春花,既丰富了画面节奏,又增加了画面层次,同时也预示着一个新时期的到来。
李秀实先生的《疾风》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就是因为他对邓小平的刻画不局限于照片图像原型上,而是通过对人物由内而外深刻的造型理解,刻画了一位正在迎着疾风前进的邓小平形象,其坚毅而冷峻的政治家性格在其眉梢,使画面更加深动灵性,更有亲切感。
《疾风》一稿局部
3.历史链接
经过十年动乱,百废待举、百业待兴,“中国向何处去”成为摆在中国人民面前头等重要的问题。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刊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着重阐述了毛泽东关于实事求是的观点,批评有些人在对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问题上的“两个凡是”的错误态度,号召“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在邓小平的领导和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下,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迅速在全党全社会展开。中央及省级报刊共刊登讨论文章650多篇,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滚滚大潮。关于真理问题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邓小平以他的远见卓识,丰富的政治经验,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旗帜鲜明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支持和领导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推动进行各方面的拨乱反正,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邓小平(左一)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
4.学思之窗
我们已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全国人民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吹好大繁荣的时代号角声中,身为美术生的我们应承担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和火热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奋发豪情,响应时代和人民的呼唤,创作更多更好的优秀的美术作品。正如李秀实先生创作的《疾风》。若美术作品想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那么就必然要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艺术家应该在他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寻找人民关注的中心,围绕此中心积极探索、挖掘素材,这样的艺术活动才会具有时代文化气息。要紧跟时代前进步伐,顺应人民群众对文化建设的新期待,振奋精神、开拓进取,谱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美术事业新篇章。
2016年李秀实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美术作品展览”现场与《疾风》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