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吸引力和亲和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鼓励美术类学生发挥专业特长,特设计“一画一课”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搜集中国近现代以来各种形式的美术作品,描述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表现内容和艺术成就。本公众号将不定期推出优秀学生作业,以飨读者!
作品名称:《不朽的英雄杨根思》
画种:布面油画
年代:1951年
尺寸:106×136cm
馆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1.画家简介
宗其香(1917-1999),江苏南京人。历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讲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水彩教研室主任、中国画系山水科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被称为新国画改革的四大旗手之一。代表作有《山水》《艺君像》《漓江夜》《寺前小集》等。
宗其香先生
2.作品赏析
《不朽的英雄杨根思》描绘了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杨根思抱着仅存的炸药包,义无反顾地用身体冲向敌人的感人瞬间。画面采用对角线的构图方式,将主体巧妙地安排在画面的对角位置上,左上方跃起的杨根思占据了整幅画面的突出位置,右下方隐藏在烟雾中的敌人群体为辅。画面中的这条斜线上,跃起的杨根思与敌军形成了鲜明的虚实对比,使画面产生了较强的纵深效果与立体效果,同时也给观众以视觉上的震撼与冲击。在色彩运用上,画家选取了其独创的夜景山水画法,将主人公杨根思周边的光感以点向右下方辐射,与阴暗中的敌军队伍形成一明一暗的色彩反差,也暗示着抗美援朝战争必将迎来胜利的曙光。
《不朽的英雄杨根思》作品局部
3.历史链接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带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奔赴朝鲜战场,杨根思也在此行队伍中。11月7日,由杨根思任志愿军第二十军第五十八师第一七二团第三连连长,带领其所在部队入朝作战。时隔半个多月后,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为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发起了疯狂的总攻势。为和敌人正面作战,中朝人民军队于25日发起第二次战役。此时杨根思所在的五十八师接到命令去往东线参加长津湖战役。杨根思所在连队到达前,志愿军第九兵团已在长津湖地区对美军形成拦截包围之势,美军陆战一师一时之间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要想破局,美军只能选择冲出突围圈南逃,而小高岭成为了其南逃的必经之地。因此,扼守住这一战略要地便成为了当务之急。杨根思当即承担了这一重任,并在首长面前立下军令状:“人在阵地在,决不让敌人爬上小高岭半步”。29日,美军在南逃途中,对小高岭发起了猛烈的轰炸,面对装备精良,被称为王牌部队的美军陆战一师,杨根思带领战士们在“火海”中用刺刀、枪托与敌军殊死搏斗,击退了美军的第一次进攻。失败后,丧心病狂的美军用飞机和大炮连续对小高岭发起八次进攻,始终没能突破杨根思三连守着的坚强阵地。但是在多次交战过程中,杨根思所在连损失惨重,仅剩下杨根思一人。在美军发起第九次进攻时,敌军对杨根思一人形成了三面包围之势,危急关头他毫不怯懦,抱起仅剩的5公斤炸药包缓缓走向敌军,拉开导火索与四十多名美军同归于尽。年仅28岁的他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誓言“人在阵地在”,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和骨气。
宗其香先生的创作草图
4.学思之窗
70多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英勇奋斗、舍生忘死的场景仿佛历历在目。在极端恶劣的冰天雪地中,为与敌军殊死搏斗,他们忍受着寒冷和饥饿,在朝鲜大地上书写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面对美军的王牌部队和他们飞机、大炮的轰炸,物资不足、设备落后的中国战士们不怕牺牲、英勇向前,用无数牺牲为新中国赢得了“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和平稳定局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说的“这一战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顽强品格”。
盛世来之不易,吾辈更当自强。作为青年人,我被年仅28岁的杨根思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更要以之为榜样。面对民族大义和国家安危,我们要像先辈们一样坚定捍卫;未来面对生活学习中的挫折,我们要发扬不怕吃苦、敢于拼搏的精神,勇担时代重任,敢于、善于、勇于和困难做斗争,用奋斗的青春为祖国再创新的繁荣盛世贡献自己的力量。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