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画《转战陕北》是石鲁1959年为纪念建国十周年所作。作品尺寸为238cmx218cm,现在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石鲁(1919-1982),原名冯亚珩,四川省仁寿县人。因崇拜清初大画家石涛和鲁迅而改名“石鲁”。石鲁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耀眼的艺术大师之一,与赵望云、何海霞一起被誉为“长安三杰”,是“长安画派”的主要创始人。他以叙事、抒情、象征手法相结合而完成的巨幅历史画《转战陕北》堪称中国山水画经典之作,一经问世,便轰动画坛,也由此奠定了石鲁在美术界的地位。
国画《转战陕北》是石鲁1959年为纪念建国十周年所作。作品尺寸为238cmx218cm,现在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转战陕北》是一幅以大景山水为主的革命历史画,取材于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转战陕北的斗争经历。只见画面中的毛泽东背手伫立在巍峨的群山之中,面对壮美的黄土高原仰面眺望、凝神静思。画面中初升的太阳染红了整个群山,象征着共产党人在面对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力挽狂澜的英雄气魄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这幅作品的特别之处在于画家没有用常规的手法去表现领袖人物,而是把伟大领袖毛泽东置于雄浑壮观的高山之巅,而且只是一个很简略的侧影,一反表现领袖形象的固有范式。在整幅画面上,领袖毛泽东仅仅点景而已,但给人的感觉是构图虽小但气势不减,人物虽小但形神兼备。毛泽东背向观众,极目远山的形象,恰到好处地再现出一代伟人傲视苍穹的凛然气概,真实地再现了毛泽东胸中自有雄兵百万,指挥若定的泰然气派和伟人的风采,热情地赞颂了伟大领袖毛泽东为中国革命事业所做出的丰功伟绩。
《转战陕北》构思独特,意境深远,气势磅礴。特别是画家以崇山峻岭的雄伟气势来衬托领袖人物和共产党人宽大的胸襟和豪迈的壮志,可谓匠心独运,耐人寻味。(正如罗工柳所言:“这张画好就好在:一、以少胜多,二、以小见大。这是革命历史画一大飞跃。”)
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发动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在遭到失败后,又发动了针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之所以选择陕北作为重点进攻的对象,是因为蒋介石意在攻占延安,摧毁中国共产党的党、政、军指挥中心,以“动摇其军心,瓦解其意志。”
1947年2月下旬,蒋介石飞抵西安,亲自部署进攻延安的计划,决定以胡宗南部15个旅由宜川洛川一线向北担任主攻;以马鸿逵、马步芳部三个整编师向东,以榆林邓宝珊部一个军向南,以资配合。这样,敌人的全部兵力达34个旅约25万人。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是,将中共中央的领导机关一举消灭,或者赶过黄河进入山西境内。当时在这个地区迎击国民党军队的是彭德怀、习仲勋领导的西北野战军,只有2万多人,兵力只有敌军的1/10,处于绝对的劣势。
1947年3月13日,胡宗南部15个旅14万官兵,分两路向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延安进发。
3月18日晚,在胡宗南部进攻延安的枪炮声中,毛泽东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居住了十年的延安,开始了转战陕北的伟大历程。临行前,毛泽东对前来送行的西北野战军的干部们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
3月19日,西北野战军也主动撤离了延安。
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于3月29日在陕北清涧县枣林沟召开会议,决定以书记处书记刘少奇、朱德以及一部分中央委员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前往华北(河北平山),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书记处多数成员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组成前委,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各战场的作战。随后,4月11日,又决定由叶剑英、杨尚昆等率领中央机关大部分工作人员到晋西北(山西临县),组成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统筹后方工作。
毛泽东留在陕北有利吸引敌人,对于陕北军民消灭胡宗南是个巨大的鼓舞。此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中央军委率领七百多人的队伍,在物资供给极端艰苦和与敌周旋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坚持转战在陕北,配合2万西北野战军在黄土高原的沟壑之间和胡宗南周旋。
西北野战军撤离延安后,按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确定的“蘑菇战术”,依靠陕北群众基础好、地形险要、回旋余地大等有利条件,与比自己多达10倍的敌军在陕北高原周旋,不断地调动敌人,使其始终无法准确获知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的位置,而不得不往返奔波,疲于奔命,造成补给等等方面的严重困难,士气日益低落。而西北野战军则选择有利时机和地形,寻机歼敌。西北野战军在撤离延安后的45天内,先后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战三捷,歼灭胡宗南部1.4万人,有效地策应了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基本稳定了陕北战局。而后转战西北方向,并在沙家店战役中全歼胡宗南部整编第36师师部和2个旅,到8月间,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被粉碎。
在转战陕北期间,毛泽东不仅指挥着西北野战军的作战,同时还从容地指挥着全国各战场的作战,真可谓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1948年3月23日,在全国解放战争胜利在望的时候,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人民解放军总部东渡黄河,前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4月21日,西北野战军收复延安,失去的延安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从1947年3月18日毛泽东、党中央主动撤离延安,以非凡的胆识和卓越的智慧开启转战陕北的伟大征程,到1948年3月23日从榆林吴堡川口东渡黄河,在一年零五天的转战岁月里,毛主席、党中央依靠人民,统筹三军,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创造了新的历史传奇,这预示着中国革命在全国范围的胜利,预示着新中国的诞生!为党中央在陕北十三年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转战陕北》中,石鲁以特立独行的艺术语言,表达了一个革命者在“宏大历史叙事”中的文化情怀,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谱写了独一无二的篇章。
2017级建筑环境系硕士王全欣,任课教师沈宝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