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吸引力和亲和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鼓励美术类学生发挥专业特长,特设计“一画一课”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搜集中国近现代以来各种形式的美术作品,描述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表现内容和艺术成就。本公众号将不定期推出优秀学生作业,以飨读者!
作品名称:《中学时代》
画种:中国画
年代:2018年
尺寸:250cm×250cm
1.画家简介
金瑞(1973— )北京人。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讲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从事工笔重彩人物画的教学和创作,致力于探索重彩画的现代材料与传统工笔技法的结合。
金瑞先生
2.作品赏析
画家在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选择了马克思即将毕业的时间段。在特里尔中学的校园里,马克思正在宣讲他的文章,其他五位同学在聚精会神地聆听,有的坐在石头上,有的坐在草地上。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形象偏瘦,英姿勃发。画面选用四座古希腊哲学家的雕塑作为背景,画中四位哲学家从左至右依次为苏格拉底、伊壁鸠鲁、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与校园的环境相结合,既提升了画面的文化感,也体现了古希腊哲学对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深远影响。作品采用中国画传统的绢本工笔人物画的形式,画面重视写实人物形象的描绘,运用线描和染色的传统技法表现真实可信的人体结构,同时吸收西方绘画深入刻画的长处,着重人物神情的刻画,以形写神。正如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于洋所评价:“金瑞的《中学时代》以青春、明快的色调表现青年马克思的思想活力与革命热情……”
《中学时代》局部
3.历史链接
这幅作品描绘的是1830年10月至1835年9月,马克思在特里尔中学学习期间的场景。他学习勤勉,善于独立思考,不仅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还受到了进步师长的民主主义和启蒙思想的熏陶。1830年,法国爆发了推翻波旁王朝的七月革命。巴黎人民的胜利在欧洲引起震动,德国境内也爆发了反对封建统治的起义。1832年,德国各地2万人齐聚法尔茨的汉巴哈宫,举行全德人民大会。许多民主人士发表演说,批评德国封建专制制度,要求实现民主、自由和国家的统一。马克思和一些同学密切关注大会的活动,秘密传阅大会的文件,并在一起热烈讨论大会提出的一些革命要求。这次活动,唤起了他对德国专制制度的痛恨......与此同时,马克思一方面受到民主先进思想的熏陶;另一方面还很注意接触社会,同情劳苦大众。在同劳动人民的接触中,社会最底层血淋淋的被压迫被剥削的现实,使少年马克思的心中播下了仇恨的种子,以后随着岁月的增长和实践的锻炼,思想里逐渐孕育出革命的萌芽。1835年,17岁的马克思从中学毕业了。从他的毕业作文中可以看出他有着自己的理想抱负和价值观念,展现出一种为全人类事业而献身的理想主义情怀。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马克思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深邃思考和为人类服务的远大抱负:“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1830年10月至1835年9月,马克思在特里尔中学学习
4.学思之窗
2018年,为了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国美协主办《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主题画展,这是继1983年纪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主题美术创作以后,又一次马克思主题美术创作高潮。作为参与本次创作的最年轻的画家,年仅45岁的金瑞说道:这是我第一次接受这么重要的创作任务,中央领导对此非常重视。我创作的是马克思在家乡特里尔中学,那个时代马克思的影像资料非常缺乏,只找到一张画像,我为此还特别到北京语言大学找到了一位西班牙留学生来写生,长得和青年马克思很相像。在中学毕业时,马克思已经写出了关于人的理想的毕业论文,是一位有理想的青年学生。从当年的房屋建筑、服装,到马克思和他同学的年龄等都有考证。在塑造马克思形象上,我主要侧重在表现人物的睿智,在创作时,我的内心一直回荡着《国际歌》的旋律,默默感受着革命时代的气息。
2018年5月4日上午10时,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