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书写了一部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走向民族复兴的艰苦绝卓、波澜壮阔、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这部史诗不仅撰写在一卷卷党史专著中,也刻画在一幅幅美术作品中。具有史诗品格、震撼心灵的美术经典作品以一帧帧历史的截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曲折而辉煌的历史,既深刻反映中华民族的历史巨变,也生动描绘出共产党人的精神图谱。阅读、欣赏、用好这幅壮丽的党史画卷既是“学史明理、学史增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践行“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具体行动。后期将陆续推出“一画一课·百年党史”专辑,与读者共勉!
作品名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画种:油画
年代:2009年
尺寸:250cm×213cm
馆藏:中国美术馆
图片来源:美术网
1.画家简介
焦小健(1956—),安徽芜湖人。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思想史与书画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代表作品有壁画《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水粉画《小小环球》、油画《大地之歌》等。
焦小健先生
2.作品赏析
油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焦小健于2009年创作完成的,作品以具象表现的方式,描绘了袁隆平交叉着双手坐在稻田间、目光深沉地望向远方的场景,诗意地呈现了天空、大地、谷物、科学、人的智慧相互和谐发展的自然本意。
在构图表现上,为了突出被表现对象与农业种植的关系,画家将袁隆平的形象置身于水稻种植田中,用适当的比例关系安排画面布局,以人物为主体,合理的处理了画面中人物身前的稻穗和稻叶(近景)、人物(中景)、人物身后的稻田与天空(远景)之间的关系,使人物形象和水稻作物在画面中占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将人物融入环境,并用环境更好的衬托出人物气质,达到情景交融的完美统一。这一表现手法既体现了农民本色又展现出袁隆平作为科学家身份以身作则、亲身实践的研究态度。
在色彩处理上,画家以丰富的颜色来描绘画面的所有暗部,其中各种元素的色彩明亮度产生鲜明层次对比的同时,又协调地融入画面整体之中。并将画面四角进行加深处理,使人们的审美焦点更好的聚焦在人物肖像的上半身,重点突出所描绘对象的内在精神气质。
从整体上看,作品色彩谐和,画面简洁,意味清新,令人眼睛一亮,并有纯静、平和、内敛、亲切和淡泊的诗意之美。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局部
3.背景解读
袁隆平(1930—2021)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工作50多年来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先世界水平,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从1964年开始,他全身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使水稻产量从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先后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现在,他领导研究的超级杂交稻项目正朝着亩产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标顺利推进。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用3亩地产出4亩地粮食,大幅度提高现有水稻单产和总产。20多年来,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稻56亿多亩,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7000多万人口,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新出生人口的总和。杂交水稻还被推广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面积达3000多万亩,他因此被海内外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他先后荣获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等;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特别是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
2020年,受国内外疫情形势影响,出于对粮食安全的考量,袁隆平团队已在湖南布置13个示范点,试点双季稻种植,目标为早稻亩产400公斤,晚稻采用第三代杂交稻,攻关亩产800公斤。双季稻亩产共计1200公斤。从赤脚下田,到穿套鞋,再到田边……时光飞逝。在本该“颐养天年”的年龄,袁隆平依然坚持奋斗在科研第一线。
1975年11月,袁隆平(右三)和同事李必湖(右一)
在观察杂交水稻生长情况
4.学思之窗
我们国家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把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富裕农民、稳定地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重中之重的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毛泽东同志说:‘吃饭是第一件大事。’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国十三亿多张嘴要吃饭,不吃饭就不能生存,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只要粮食不出大问题,中国的事就稳得住。”
立足国内基本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也是我们一以贯之的大政方针。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发生大饥荒,有钱也没用。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握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的大事。
袁隆平在实验田观察水稻长势(2007年5月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