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为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教学质量,充分做好迎接本科教学评估工作,10月23日下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集体备课会在西安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室召开。此次课程组的备课主题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沈宝莲、全体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了此次集体备课会,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刘瑶老师主持,会上课程组教师依次进行了说课展示和集体交流。
曹芳老师以美术作品导入教学,并以专题教学的形式重新组织第六章的内容。以1937年为分期点,分为两个专题。专题一的时间跨度为1931年-1937年,重点讲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专题二的时间跨度为1937年-1945年,重点讲授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以及抗日战争在民族复兴征程中的伟大意义。
曹芳老师做教学展示
董涛老师认为在第六章的教学中有几个内容必须讲清,第一是日本帝国主义是如何一步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并给全国人民造成巨大灾难的。二是全国各族人民是如何走向全民族抗战并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第三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的原因。
董涛老师做教学展示
王晶晶老师的教学主要分为两个版块:第一,从日本在其占领区的残暴统治,引入中国共产党主动承担起武装抗日旗帜的历史担当。第二,重点梳理讲解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这一命题,并围绕延安木刻、国统区电影等文艺作品展开了详细教学,以此阐释中国共产党在文化领域的统战工作。
王晶晶老师做教学展示
刘瑶老师将第六章分为两大部分:局部抗战时期和全面抗战时期。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画说一二九运动”“画说西安事变”等环节,突出了“思政+美术”的教学特点,在课堂运用对比讲授法,重点讲解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的原因和意义。
刘瑶老师做教学展示
随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沈宝莲对课程组教师集体备课展示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章节可以用问题链的形式贯穿历史线索:从“日本帝国主义为何要发动侵华战争?”“中国国民党为何会从‘不抵抗主义’转向‘承担正面战场作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是什么?”“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等问题串联第六章教学中的主线问题。
同时,沈宝莲院长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教师提出几点期望:第一,教师要科学把握“纲”与“要”的关系,以历史的深度实现思政教育的温度与高度;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纲要》课讲成历史课,而是借助历史的深度、力度、温度实现思政教育的力度、温度与高度。第二,《纲要》课教师要对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储备,要认真学习研读“四史”“马恩原著”“二十大报告”,把历史的深度与复杂性向学生讲明白,把历史知识“讲深”“讲透”,让课程的思政目标立于丰厚的历史之上,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历史观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认清历史大势,把握历史规律。第三,思政课教师要牢牢把握住思政课立德树人、入脑入心这个根本要求,课堂教学要侧重于理论普及和价值教育,要把功夫用在课堂上、把工作做到心坎上。这样一来,思政课教学才能有定力、有底气、有活力。
沈宝莲院长作点评指导
本次集体备课讨论氛围浓厚,全体教师对后续教学有了更准确的指导思想遵循、更丰富的备课知识掌握与更坚实的教育教学信心。不仅增强教师间的合作意识,凝聚教师合力,更为打造有西美特色的入脑入心的思政课起到了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