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马院直属党支部观看电影《柳青》

2021-06-07 15:29 审核人:

6月4日,马院直属党支部组织教师和红色研学班学生共同观看描绘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电影《柳青》。影片《柳青》是由2005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设计系的学生田波执导。影片真实且深刻再现了我国在五六十年代开展的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运动所经历的重重困难和取得的宝贵经验。故事讲述了作家柳青深入人民,参与农村实践,创作反映新中国农民集体创业的史诗巨著。支部党员教师被影片中的人物和故事深深感动,观影后纷纷交流感受。支部教师党员的部分观影感受整理如下:

6月4日上午,支部组织教师和红色研学班学生共同观看由西安美术学院杰出校友田波导演的电影《柳青》。此次观看是我继本部影片5月18日高校首场点映后的第二次观影,我再一次被影片中的人物和故事深深感动。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用一大段的篇幅提到了柳青。因此,我是持敬畏和学习的态度参加本次支部观影活动。为了塑造英雄,柳青放弃优渥的干部待遇,选择去最艰苦的环境,用近乎残酷的方式去体验生活,在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同时,一步步真正成为自己笔下那些开拓进取、披肝沥胆的艺术形象,最终成就了《创业史》。作为党员教师,我们应当多向柳青式的人物学习,学习他们不畏艰难、奋勇向前的精神,学习他们舍小我、为大我的情怀,学习他们为专业和理想精益求精的韧劲。

——韩晶磊

田波导演的电影《柳青》忠实于历史,它讲述了作家柳青放弃北京优越的生活条件,举家迁往陕西长安皇甫村,为了创作出反映农村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历经磨难十四年,最终以扎根地长安为“根据地”,对这块黄土地上的风土人情、人生命运的现实主义书写、对黄土地上人们生存状态的现实主义把握、对这块黄土地上文化、历史、心灵变迁史的忠实记录以及对这块黄土地上人民的热爱,铸就了史诗巨著《创业史》,成为一代人民作家的故事。柳青长期深入生活,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为文坛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特别是他对文学的宗教般的虔诚态度,一直激励和深刻地影响着陕西作家,他不仅是路遥的“教父”,也是陈忠实的精神导师,他们的创作精神一脉相承,戴着黄土地特有的文化面孔,以其蕴含着作家伟大的社会情怀及史诗般的文学价值,开启了黄土文学流派立足地域文化的厚土又超越地域文化局限的优秀创作风格。

——武凤珍

电影《柳青》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它以传记影片的形式折射出时代的变革,具有震撼心灵的力量。柳青当年毅然决然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待遇和官职,切实融入农村的现实生活,在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的同时,汲取艺术创作的营养;当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实事求是地对待当时的社会思潮和创作时风,坚守一个作家为人、为文的初心。他历经14年的农村生活,克服种种困难,书写了史诗巨著《创业史》,展现了一代知识分子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家国情怀和对文学事业的攀登和超越。通过观看电影,我们共同领略了柳青精神,并以柳青为榜样,自觉地把自身的工作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来,以人民为中心,站稳人民的立场,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和坚韧顽强的精神。只有践行了这样的原则,我们才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

——康勤

电影《柳青》成功塑造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典范柳青的形象。《柳青》创作团队,花了六年的时间,给人们再现了一位人民作家的高贵品质和责任担当,达到了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统一。1952年,柳青离开条件优越的京城,来到陕西省长安县皇普村落户、体验生活。为创作《创业史》,在皇甫村体验生活十四年之久,使自己融入农民之中、生活之中。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的不朽作品《创业史》的问世。

——谢拓

电影《柳青》以传记体的形式,讲述了作家柳青怀着对关中土地和人民的热爱,以“要想写作,就要先生活,要想塑造英雄人物,就要先塑造自己”的创作态度,放弃城市的优越待遇,居家落户陕西长安皇甫村的一所破庙,深入农村建设一线、扎根人民十四年,参与农业合作社创办,和公社社员一起劳动生活,甘苦同享、患难与共。电影记述视角独特,生动的展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代表人物柳青的赤子情怀和坚定信仰。

——董涛

6月4日,我观看了电影《柳青》。该剧细致入微地展示了柳青自我意识不断净化、思想境界持续提升的过程,也展示出了一名合格共产党员“忠诚、干净、担当”的优秀品质。看完此剧我思绪万千,深刻感到作为一名党员,必须认真学习柳青精神。首先,我要将忠诚融入血脉,听党话、跟党走。把讲规矩、守纪律融入到日常业务工作当中,保持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党员对党的忠诚。其次,我要将奉献擎在手中,肯吃苦、不叫苦。柳青扎根基层十四年,把自己的命运同人民的命运、国家的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就是奉献精神。最后,我要将困难踩在脚下,敢担当、善作为,以“打铁自身硬”的姿态做履职尽责,敢担当、善作为的表率。

——赵治

电影《柳青》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著名作家柳青放弃城市生活条件,在陕西长安皇甫村扎根14年,并创作出经典长篇小说《创业史》的创作过程和心路历程的故事。该片直面作家柳青所处的特定历史时期,让我们看到了柳青不畏艰苦,不计个人得失,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的硬汉气质和品行,仅仅其精神就足以让我们学习很长一个时期。柳青是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就要将不忘初心融合到实践工作中来。

——朱启斌

电影《柳青》的片尾曲响起,大银幕的画面切换到了作家柳青本人在合作社时期的几张黑白老照片,才令我从电影故事中回过神来。

原来,一切都已经结束了。

说起陕西作家柳青和他的代表作品《创业史》,我是既熟悉又陌生。读过路遥作品的人,没有谁会不知道柳青。作为路遥在文学道路上的精神教父,柳青被他视为灯塔般的所在,那句影响了路遥一生的名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就印在路遥小说集的扉页上,清晰醒目,读后难忘。但拿起《创业史》,读到梁生宝所投身的轰轰烈烈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时,觉得还是有点陌生了。尤其是听闻了大锅饭时代的种种匪夷所思的举措,以及人民内部产生的诸多矛盾和相互指责后,对作品所反映的时代就缺乏了解的兴趣和耐心了。回看《创业史》和它的诞生年代,无论是作家柳青还是皇甫庄的庄稼人,他们都被新时代的热情裹挟着,真诚地相信着,未来的美好愿景——人人吃饱肚子不是一个梦,是制度的优越性和“人心齐泰山移”双保险下稳赢的结果。

影片用含蓄的方式展示了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某些看法,但角度和力度都是今天的观众可以接受的程度。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的一部分,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谁也无法预知未来。影片中有一幕戏,雨夜中众人抢收玉米,因车轮深陷泥沼而动弹不得。天空骤雨如注,柳青心急如焚,在老汉农妇等众人的合力下,车子顺利启动,人们跌坐在了泥水混沌的土地上,形象已是狼狈不堪,内心更是五味杂陈。但无论怎样,终究是换来了差点被毁掉的一车粮食。影片多有精彩之处,我对这个情节独独印象深刻。

在历史的虚无与真实之间,普通人对生活保有的真心尤为可贵。

——戴荣

电影《柳青》带我们回到了那个遥远而又切近的激情年代,作家柳青为创作反映农村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放弃北京优越的生活条件,辞去官职,带着妻儿扎根到长安皇甫村,历经磨难十余年,书写《创业史》这部史诗巨著,最终成为一代人民作家。“要想写作,就要先生活,要想塑造英雄人物,就要先塑造自己”,参与农业合作社创办,和公社社员一起劳动生活,甘苦同享、患难与共,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在农村新局面,正是他对农村生活真诚的情感为他对乡村世界的细致描画打下的坚实的基础。一个个感人故事,一帧帧真实画面,生动展现出一名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赤子情怀和坚定信仰,再现了一名党员干部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公仆情怀和奋斗精神。将柳青敢于担当社会使命,深刻的现实主义态度,坚定不移地实现自己认定的目标,为文学献身的悲壮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梁瑾

今天我很荣幸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的组织下与红色美术研学班的同学们一起观看了电影《柳青》。这部电影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著名作家柳青放弃城市的优越待遇,投身农村建设,扎根人民十四年,创作出经典长篇小说《创业史》的艰辛历程。通过观影,我了解了柳青用一生的时间坚守信念,深化对群众生活的认识,不断完善心灵,秉持共产党员的初心无怨无悔地扎根于人民群众的沃土之中,激励着我们基层党员要在实践工作中求真务实、不忘初心。

——李孟君

看完柳青,心中感慨良多!

整个片子是一部社会主义的创业史,也是文学作品的创作史!在基本生活物资严重匮乏、工作生活环境极度困苦的状态下,柳青用共产党所有的不屈不挠、一心为公的无私精神为农民付出,为文学努力,为国家奋斗!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品德不是每个人都有的,生活在幸福年代的我们要铭记学习!柳青的文学作品影响深远,就像这句:“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我们应该用长远的眼光去看待、审视自己的每一个关键时刻!

——任会玲

柳青是当代著名小说家,伟大的共产党员。他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浓郁的生活气息较为真实地反映了近几十年历次重大历史时期农民的现实生活和精神面貌。作为共产党员,他把党的事业放在首位,牺牲小家完成大家,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共创社会主义大业。作为党的基层干部,他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和为集体事业贡献一切的自我牺牲精神,为我们年青一代的共产党员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更加坚定了我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思政教师,要努力传承党的革命精神,坚定党的理想信念,努力为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

——王珊珊

毛泽东在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名满文坛的作家柳青做到了,他率先深入群众,扎根农村。为写出群众自己的故事与文学,柳青深入农村建设一线,扎根人民十四年,面对各种困境,他铁肩担道义,和农民一起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在农村的新局面,在重重困难中妙手著出史诗巨著《创业史》第一部,轰动全国。脚下有泥土,心中有力量,面对人生的磨难,柳青不忘初心,最终用一生书写了一段艰苦卓绝的社会主义创业史,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人民作家”,柳青这种“接地气”的工作方式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马瑞

上一条:马院直属党支部赴西安烈士陵园举行主题党日活动
下一条:马院直属党支部开展党史系列讲座《红日东升 曙光初现——中国共产党诞生记》

版权声明:西安美术学院基础部版权所有 | 联系电话:029-88256497 陕ICP备 05010976号-1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含光路南段100号西安美术学院 710065

您好,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