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书写了一部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走向民族复兴的艰苦绝卓、波澜壮阔、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这部史诗不仅撰写在一卷卷党史专著中,也刻画在一幅幅美术作品中。具有史诗品格、震撼心灵的美术经典作品以一帧帧历史的截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曲折而辉煌的历史,既深刻反映中华民族的历史巨变,也生动描绘出共产党人的精神图谱。阅读、欣赏、用好这幅壮丽的党史画卷既是“学史明理、学史增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践行“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具体行动。后期将陆续推出“一画一课·百年党史”专辑,与读者共勉!
作品名称:《二〇一五年九月三日大阅兵》
画种:油画
年代:2016年
尺寸:180cm×200cm
馆藏:中国美术馆
图片来源:搜狐网
1.画家简介
陈坚(1959- ),山东青岛人。当代水彩画家。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北京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水彩画学会副会长。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及全国水彩、粉画展览。代表作品有《塔吉克新娘》《鹰笛》《路遇》等。
陈坚先生
2.作品赏析
陈坚的《二〇一五年九月三日大阅兵》以水彩的笔触、用纪实的手法记录了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的宏大场景。作品以对称式构图彰显出天安门阅兵场面的庄严和盛大,天空中的战机与陆军部队整齐排布,鸟瞰的视角和大面积的天空营造出开阔之感。用笔凝练,收放自如,色调明亮,色彩鲜艳。天空中的战机与陆军部队排布整齐、队列严谨有序,作者通过鸟瞰的视角和大面积的天空营造出一种开阔之感。整个画面丰富明亮,视野开阔,情感真挚,让人一眼望去就能感受到阅兵时的严肃庄重,充分表现出了抗战胜利后70年间我国军事力量的飞速发展,让中国人民感受到来自祖国的坚实的后盾,对祖国未来的发展充满自信,同时也提醒世界各国中国力量的不可小觑,为祖国和人民的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〇一五年九月三日大阅兵》局部
3.历史链接
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是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举行的。这次阅兵专门制订了《阅兵典礼方案》,按阅兵式、分列式的程序组织阅兵。阅兵式在静态下举行,受阅部队以天安门城楼为中心,按序列在东、西长安街列队,接受朱德总司令的检阅。分列式在行进中举行,受阅部队依次由东向西通过天安门城楼,接受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这一阅兵路线延续至今。
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了受阅部队。习近平强调,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了和平,中国将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4.学思之窗
2020年9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那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旗帜是精神的象征,彩烟是心情的绽放!陈坚的《二〇一五年九月三日大阅兵》寓意着中国军队对胜利的不懈追求,表达着中国人民对和平的美好向往,彰显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强大决心。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