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9月7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专题备课会在3-302办公室召开。本次备课会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专题展开讨论。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沈宝莲老师以及全体思政课教师参加了会议,此次备课会由德法教研室主任李婉青老师主持,强蓓等6位教师先后进行了专题分享。

强蓓老师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题,结合23版毛概新教材的内容,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意义。

马瑞老师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出发,重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四个缘由:一是源于世界的物质性;二是源于矛盾的特殊性;三是源于认识过程的无限性;四是源于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刘正杰老师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自身的特点、时代的变化及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三个维度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原因。

韩晶磊老师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题,结合德法课程第五章的教学内容,重点解读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可以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二者结合的契合点、二者结合的原则等三个问题。

刘瑶老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三重思考》为题,分析了二者结合的必要性、可能性,重点阐述了二者结合所产生的成果,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自我革命等等。

杨新芳老师以《“第二个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题,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可以结合、结合什么、怎样结合等三个问题。

与会老师一致表示,本次专题备课会收获满满,大家集思广益,进一步打开了教学思路。沈宝莲老师进行了最后的总结发言,对本次专题备课会的效果给予了肯定,同时对全体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备课过程中要有科研精神,把重点概念弄清楚弄明白;二是深层次挖掘教材内容,结合教材要求和学生需求,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把道理讲清楚,实现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化;三是提升内功修养,多读原著,还要结合《理论面对面》、《时事报告》等内容,总结积累精炼的语言,提升思政课教学能力水平。
